2023-05
新聞來源: 中國中鐵四局集團 瀏覽次數:時間:2023-05-20
日前,由國家發改委主管的《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刊發中國中鐵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云署名文章《堅定不移貫徹“走出去”戰略 奮力推進海外業務高質量發展》,全面展示了中國中鐵大力推動中國建造、中國標準、中國品牌“走出去”,勇當“一帶一路”建設開路先鋒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
堅定不移貫徹“走出去”戰略 奮力推進海外業務高質量發展
中國中鐵黨委書記、董事長 陳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偉大歷史主動精神、巨大政治勇氣、強烈責任擔當,深刻把握全球經濟發展大勢,著眼人類前途命運和共同福祉,創造性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主張,為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中國堅持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作為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中國中鐵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建設了當時我國最大的援外項目坦贊鐵路。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中鐵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行,全面推動中國建造、中國標準、中國品牌“走出去”,勇當“一帶一路”建設的開路先鋒,全球競爭力、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一、中國中鐵“走出去”取得明顯成效
(一)推動中國建造“走出去”
中國中鐵充分發揮建筑業全產業鏈優勢,憑借豐富的管理經驗與專業的技術水平,全力開拓國際市場,建設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精品工程,包括東南亞“黃金大通道”中老鐵路、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印尼雅萬高鐵、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標志性項目匈塞鐵路、孟加拉國人民“夢想之橋”帕德瑪大橋、埃及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齋月十日城輕軌鐵路、非洲首條運營的現代化城軌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輕軌、對接“數字孟加拉”與“數字絲綢之路”的孟加拉國政府網絡三期項目等,真正做到了“干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充分展示了中國建造的良好形象。
(二)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中國中鐵在高鐵和軌道交通建設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和豐富建設管理經驗,在海外項目實施中堅持推進中外標準對接與互認,創造性編制中外標準互認手冊,構建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兼容互通的標準體系,破除標準壁壘,實現標準互通、產品共用。亞吉鐵路是中國鐵路全產業鏈“走出去”的第一個項目,在采用中國技術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當地國情,以最經濟的工程方案進行鐵路設計和施工建設,是中國標準因地制宜取得成功的范例。印尼雅萬高鐵全線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
(三)推動中國品牌“走出去”
中國中鐵始終致力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傳統基建合作,大力開拓新市場新領域,打造了“中國高鐵”“中國橋梁”“中國隧道”“中國裝備”等一系列品牌,成功樹立國家形象的新名片、全球建造的新典范。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被稱為“中亞第一長隧”,中國中鐵優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最終比設計時間提前100天通車,徹底解決了烏茲別克斯坦1000萬人民去首都要繞道他國的尷尬局面,該項目獲得國際市政工程協會“特別國際優秀獎”。中國中鐵自主研制的盾構機產銷量連續11年國內第一、連續六年世界第一,出口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入法國、奧地利、新加坡等全球頂級高端市場,成為世界知名的盾構行業領先者。
二、中國中鐵“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的實踐感悟
(一)文化精神是企業“走出去”的價值引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企業也是如此。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中鐵率先走出國門,承建了全長1860公里的坦贊鐵路,69名建設者為之付出生命,長眠在了東非大地。坦贊鐵路建設者的汗水和鮮血凝結成了“中非友誼豐碑”,鑄就的坦贊鐵路精神也成為中國中鐵“開路先鋒”企業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精神跨越時空、超越地域,成為廣大中國中鐵人的內在價值坐標,推動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海外業務取得長足發展。
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中鐵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服務國家對外合作大局,以“開路先鋒”企業精神為引領,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文化基因為底蘊,大力培養“根在中鐵、志在全球、行在海外、致行致遠”的海外發展文化,形成以海外為先、以海外為重的價值認同和文化認同,以文化軟實力為企業“走出去”形成硬支撐。目前,中國中鐵海外業務已遍布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員工65000多人。企業在世界500強排名第34位,位列《工程新聞記錄》(ENR)“全球承包商250強”第2位。
(二)質量品牌是企業“走出去”的立身之本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優質打造標志性工程。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國家民眾獲得感的重要途徑,要加強統籌謀劃,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合作成果。在“走出去”過程中,中國中鐵堅守“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建造理念和工匠之道,嚴把質量關口,注重品質之心。
工程優質。中老鐵路是兩國互利合作的旗艦項目,也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中國中鐵參與了全線設計和主要工程建設,攻克了穿越斷裂帶、圍巖破碎、地下水豐富等多個復雜地質難題。在特大橋建設、電氣化施工、隧道綜合智能作業平臺等領域創下世界紀錄,填補國內空白。
服務優質。中國中鐵設計建設運營的亞吉鐵路連接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全長752.7公里,是東非地區的交通大動脈,被譽為埃塞俄比亞的運輸生命線和“新時期的坦贊鐵路”。投入商業運營五年來,亞吉鐵路發送旅客數量持續增長,運輸收入保持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長。亞吉鐵路為兩國提供就業5.5萬人次,培養了3000多名專業技術人才,鐵路沿線的工業園產業園有力拉動了兩國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示范。
產品優質。2008年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之后,近年來,中國中鐵研制了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世界最大直徑硬巖掘進機、世界最大直徑矩形盾構機等一批具有奠基性、開創性的產品,樹立起“中國盾構機質優物美”的卓越口碑。尼泊爾巴瑞巴貝引水隧道項目使用中國中鐵研制的硬巖掘進機施工,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穿越喜馬拉雅山脈西瓦里克地層,被ENR評為“全球最佳工程項目”。
(三)創新驅動是企業“走出去”的制勝法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中國中鐵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縱深推進領域創新、機制創新、產品創新,充分激發海外經營管理的內生動力,加快拓展海外市場。
領域創新。中國中鐵除了工程承包業務“走出去”,勘察設計、工業制造、物流貿易、礦產資源開發等各業務板塊都在加快“走出去”步伐,同時積極穩妥推進投資、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靈活運用多種經營模式。近年來,中國中鐵大力拓展水利水電、清潔能源、生態環保、城市運營、機場航道等“第二曲線”業務市場,建設了中國最大援外工程巴基斯坦瓜達爾新國際機場、安哥拉首都首個現代化污水處理廠等一大批高等級、高技術含量工程,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機制創新。作為踐行“走出去”戰略的排頭兵和國家隊,中國中鐵立足我國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新要求,積極適應國際市場的新變化,深入推進海外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堅持以海外業務高質量發展為總任務,大力實施海外“雙優”戰略,打造“一體兩翼N驅”格局,優化完成22個境外區域總部布局,構建“大區+國別+項目”的海外業務精細化管理模式,實現海外經營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
產品創新。中國中鐵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和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成功攻克了盾構主軸承、控制系統,大噸位架橋機技術,施工裝備自動駕駛等“卡脖子”核心技術,自主研制了各類型號的盾構機、架橋機、大噸位起重船、智能焊接機器人等高端裝備,打破了西方對國際市場的壟斷。孟加拉帕德瑪大橋使用的萬噸級中心架梁起重船“天一號”、格魯吉亞南北走廊KK公路隧道項目使用的全球最大直徑全斷面硬巖掘進機“高加索號”等,這些“大國重器”均采用中國設計、中國標準,由中國中鐵研制,助力海外項目優質高效建成。
(四)履責于行是企業“走出去”的應有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重點展示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中國中鐵始終堅持“身在海外就代表中國”的理念,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全力打造“責任中國、責任央企、責任中鐵”國際形象。
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2022年6月25日,中國在海外建設的最大單體橋梁工程孟加拉帕德瑪大橋公路橋建成通車,結束了兩岸居民千百年來擺渡往來的歷史。大橋開通將為孟加拉國帶來約1.5%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受益人口超過8000萬。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中國中鐵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助力所在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每年為項目所在國提供就業崗位4萬多個,以實際行動展現中國中鐵良好品牌形象。
積極參與國際公益事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捐款、捐物、捐資助學等形式,為改善東道國人民生活水平提供幫助;通過義務修建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和居民飲水、排污等惠民工程,幫助東道國解決重大民生問題。中國中鐵累計為中老鐵路沿線新建改擴建便道743公里,平整宅基地14萬平方米,修建水渠272公里,民眾生活質量大幅提高。
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在海外項目建設中,引入全生命周期綠色設計模式,從源頭上推行綠色規劃設計,同時大力推廣綠色施工技術,使用低碳建筑材料,把綠色、低碳、生態理念融入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全過程。承建的匈塞鐵路(匈牙利段)項目注重動物及生態保護,對架空線上安裝使用防電擊、防撞擊裝置進行了細致研究,同時不在鳥類繁殖季節進行噪聲、震動施工,避免沿線區鳥類遷徙受到項目施工影響,獲得當地社區、動保組織贊許。
(五)風險防控是企業“走出去”的底線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中鐵始終堅持底線思維,積極防范風險,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海外業務。
保障人員資產安全。持續完善境外突發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突機制,加大疫情防控、疾病預防、反恐防災等方面工作力度,切實保障海外人員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堅持“充分論證、審慎決策、規范運作、縝密實施”原則,嚴把“經營準入、項目選擇、可研論證、依法合規、合同條款、過程管控”六道關口,切實做到實時監控風險、及時識別風險、科學量化風險、妥善化解風險,通過強力監管保障海外國有資產安全。
筑牢合規經營防線。堅持以大合規理念為引領,按照海外業務“分級分層分類”管理原則,強化國別市場經營和境外重大項目生產的集中調度與管控。不斷完善境外合規管理與風險防控體系,健全對外投資、屬地經營、跨境貿易等重點領域的境外合規風險識別與排查系統。每年定期開展海外業務合規培訓,建立海外合規管理信息化系統,組織海外員工簽訂合規承諾書。開展海外勞工領域風險專項排查、內控、合規及風險管理評價檢查等專項排查工作,不斷推進海外合規管理走深走實。
三、助力企業“走出去”的幾點思考
(一)堅持全產業鏈“抱團出海”
中國中鐵正在加快推進由工程建設承包商向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轉變,在亞吉鐵路首次實現中國電氣化鐵路全產業鏈“走出去”,印尼雅萬高鐵則是中國高速鐵路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走出國門的“第一單”。當前,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著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改善人民生活的強烈發展意愿,但部分國家缺乏相應的規劃研究和實施能力。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制造業體系,在基建等領域均具備完整產業鏈。對于“走出去”的中國大型基建企業,需要堅持“戰略指引、高端運作、融資配套、協同經營”的全產業鏈海外經營思維,加快內部產業協同和借勢發展,研究制定全產業鏈出海戰略,逐步打造企業的海外產業集群,實現從單兵作戰向抱團出海、集體出海的轉變。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對接所在國當期需求和國計民生長遠發展需要,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與整合能力,努力提供一站式、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把產業鏈優勢轉化為國際競爭優勢。
(二)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
中國中鐵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長期持續加強自主研發投入,成功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核心技術,鍛造了在基建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在推動中國建造和中國制造“走出去”過程中,依托海外重大項目建設需要,緊密結合用戶實際需求,快速完成了迭代升級和技術更新。“走出去”企業需要把握國家戰略導向和行業發展趨勢,圍繞企業價值創造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超前布局引領性、前沿性技術,打造一批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快形成企業在未來國際市場競爭中的核心優勢。加強與全球高端科研機構和世界一流高校戰略合作,開展跨界協同創新,強化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搶占技術制高點。系統培養行業一流戰略科技人才、專業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搭建門類齊全、體系完整的高端創新人才梯隊,不斷積累和提升企業核心人才競爭力。
(三)堅持提振中國標準的全球話語權
“走出去”過程中,中國中鐵在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硬聯通”的同時,更加注重推進技術標準、法規標準、生態標準的“軟聯通”,推動中國標準在多個“一帶一路”重點項目落地生根,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的先進性,為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作出了貢獻。中國基建企業在土建、軌道、四電等多個領域擁有較強的自主知識產權與核心技術優勢,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通過實施海外項目建設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中國企業應重視對已完成項目的技術總結,建立科技成果共享平臺,把國內重大項目建設中積累的突破性、原創性、顛覆性成果充分運用起來,提升中國標準的國際化水平,提高“走出去”的技術水準。特別是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中國建設”的全鏈條出海中,需要堅持“標準優先”,努力爭奪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定義權,為中國企業未來發展贏得先機。
(四)堅持筑牢重大風險“防火墻”
國際市場波詭云譎,部分地區政治環境和營商環境不佳,國別風險突出。中國中鐵始終對海外經營的風險問題保持高度警惕,不斷增強海外風險識別和分析能力,健全境外項目風險管控制度,完善風險防控流程和應急預案,確保風險防控工作有的放矢。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企業要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內部控制為手段、合規經營為底線,持續完善法律、合規、內控、風險一體化建設,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信息融合,打造系統集成、高效順暢、監督有力的風險內控協同發展新格局,確保中國企業海外發展始終在安全的軌道上運行。
版權歸屬: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 管理維護:中鐵四局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部)
皖ICP備09016308號-5 201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雙500強企業中鐵股份有限公司骨干成員單位、標桿企業
皖公網安備 34011102000143號